机场感官大开,才是机场智慧的真正起点

飞友科技 chinaacdm 09月06日 14:56

  近日,在第18届民航趋势论坛上,一个概念地再次提出,让我们对机场未来趋势的把握,仿佛有些恍然了悟的感觉。


  这个需要敲黑板记住的概念是:感知层的网络。


  套用华为技术有限公司SmallCell产品线副总裁徐之兵的话,就是5G网络将重构机场的基层感知网。


  而一个感官大开的感知网,将让机场的未来充满各种个智慧可能。


感知层网络的再定义


  “感知层的网络”,是华为在本届民航趋势论坛中不断重复的概念。


  “由5G网络作为感知层,后端还有移动运营商的联通或者电信,有运营商大数据作为支撑,我们获取的数据更加真实、可靠,这样的大数据才会为所有行业带来更多有效的应用。”华为技术有限公司SmallCell产品线副总裁徐之兵说。


  具体到机场的场景,徐之兵介绍说,“通过新的数字化的解决方案,可以通过无处不在的覆盖,还有超大的连接、高速的带宽,把基层的感知网络做得更加强大,由它为未来的智慧机场提供更加有效的数据支撑,保障未来智慧机场的落地和运营。”


  其实,感知层是作为物联网的基础概念被提出来的,即通过传感网络获取环境信息,完成信息的采集。因此,感知层作为物联网最底层的结构,与网络层、应用层,自下而上地构成了物联网的层次结构。


  不过,徐之兵用“感知层的网络”来定义5G网络在机场中的角色,倒是十分贴切的。


  目前,机场已经建起了基本的感知网络,只是它是基于WIFI网络的,没有连入WIFI的旅客,就不能被机场感知到。


  而以5G网络为基础的感知网络,则可以打破WIFI的藩篱,用更高的渗透率,感知到机场内更接近真实的旅客数据。


  如果感知网络相当于人类的五官,那么基于WIFI的感知,便仿佛视野受限的眼睛和听力欠佳的耳朵,而基于5G网络的感知,则仿佛感官大开,眼观六路耳听八方。


  据徐之兵介绍,在机场应用场景下,通过5G网络搭建的机场感知系统,将比WIFI网络更加可靠。


  借助5G架构,人流的监控,客流的统计和分析还有店铺的可视化都可以基于手机完成,渗透率会比WIFI高出一个量级。而基于这个高渗透率采集到的数据,会帮助机场作出更加可靠的判断。此外,它还可以为公共安全提供支持,实现精准营销、铺面增值,进行物业管理等。


  据介绍,目前已有几十个机场在使用数字化的Lmsait作为机场覆盖方案,这个方案可以平滑向5G演进。


感知升级 & 智能升级


  我们之所以看重“感知层网络”这个感念,是因为我们发现目前民航科技的发展趋势,几乎都是基于提升感知能力而进行的“感知升级”。


  国际航空电讯集团(SITA)亚太区商务发展总监Fred Dong在演讲中提及,机场未来的方向是:尽可能将整个旅客值机过程中人的干扰减到最低。


  而做到这一点,则需要机场尽可能真实地“感知”到旅客的状态。


  如提升安检的通达性,远距离完成旅客全身扫描,甚至对部分被信任的旅客免去常规流程,这些在明年或未来10年将会到来的新技术要想真正落地,首先要基于机场感知系统的不断升级。


  据Fred Dong介绍,阿姆斯特丹机场预计会于2019年会引入一种安检机,通过它,乘客过安检时不需要再把液体从行李中拿出来。到2030年左右,低功率激光分子扫描技术可在距离旅客50米甚至更远的地方对其进行全身扫描,部分被信任的旅客甚至可免去一些常规流程。


  也就是说,未来机场不仅要“感知”到旅客的物理存在,更可能要“透彻感知”到旅客的行李状况、身体情况,甚至旅客的部分历史。

微信图片_20180906145936.jpg


  而对于机场APP来说,机场对的旅客的“感知度”同样重要。Fred Dong提出,APP也将成为机场自助服务的趋势。因此对航空公司和机场来说,增加APP的黏性非常重要,这就要他们在最好、最快、最准确地“感知”或“采集”到数据上做好文章。机场“感知能力”的升级,必然是做好这篇文章的基础之一。


  相应的,感知能力的提升,对于航司而言同样重要。


  据IATA北亚区旅客体验及便利化项目经理崔艳介绍,根据今年5月份做的一个最新全球问卷调查显示,目前IATA成员航空公司中,78%已经制定753决议的实施方案。


  753决议是国际航协通过在全行业实施对旅客行李的单件追踪,从而有效降低整个行业行李错运率的一项决议,已在今年6月开始生效。

微信图片_20180906150039.jpg


  这项决议要求成员航空公司能够在旅客行李运输的四个关键节点(行李交运、装机、中转、到达)追踪行李。同时,要将追踪到的旅客行李信息,在联运航空公司之间进行信息共享以及数据交换。


  据崔艳介绍,航空公司真正落地实施753决议,主要需从两个大的方面进行考虑:首先是在枢纽机场实施时,要查缺补漏;其次是跟联运航空公司衔接时,要做好信息沟通,就以何种方式、什么时间交互行李追踪信息要达成一致。


  可以说,这项决议要求航空公司要对旅客行李的“感知度”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,不仅要求航空公司可以准确、完整地“感知”旅客行李的状态,更要求航司的“感知系统”可以与机场或其他航司的“感知系统”“兼容”。


  当然,以相同的技术作为“感知基础”,“感知系统”的“兼容性”便会大大提升。因此,民航局在去年年底的工作会议报告上,将旅客行李追踪列入了2018工作重点,甚至明确提出要推广使用RFID行李全程跟踪系统,从而提升行李运输的服务水平。


  局方的这个意见,正是对航司和机场“感知能力”的提升做了技术指导。


  作为感知层的感应系统,RFID技术的运用,将是激活航司和机场感知层的重要一步,对于行李的重要节点追踪和航司与航司、航司与机场之间进行信息共享来说,将更是如此。

微信图片_20180906150153.jpg


  最后,如果机场和航司的“感知层网络”真的被打通了任督二脉,感官大开,我们的飞行会变成怎样的体验呢?


  Fred Dong描画的愿景是这样的:


  旅客走进机场,可穿戴设备将所有信息整合在一起,旅客无需到柜台或机器办理手续、无需接受安检,可以直接走去登机。


  到达目的地之后,行李已经被机器人放到无人驾驶的汽车上,之后这个汽车可以将旅客带回家或酒店。


  总之,在未来感官大开的机场里,旅客从开始订票,到机场,一直到登机,下飞机,在每一个点上都能够实现无缝自助的跟踪,包括行李跟踪、航班准点跟踪,整个流程里也都能够实现自我控制。


  但是,这便是智慧民航可能的样子了吗?


  我们想,这仅仅是民航系统感官层的网络完全打通后的场景而已吧。


  对于机场和航司而言,获得了无死角的感官升级,也许才是真正民航智慧开始诞生的起点。


(来源:纳兰德民航自助)


相关文章推荐